查看原文
其他

柘林新寺村的“美丽公约”靓在哪儿?听市民说→

上海奉贤 2024-01-14

值《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四周年之际,区绿化市容局邀请了区作协老师对全区各街镇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优秀志愿者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采访和撰稿。本期刊登的,是上海市作协会员、区作协副秘书长何羽走进新寺村的所见所想。

《新寺村的“美丽公约”》

——  何 羽

这两年,柘林镇新寺村先后被评为“奉贤区垃圾分类最美行政村”“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前来参观取经的络绎不绝。走近新寺村村委会,在大门左侧一个制作精美的宣传窗内,张贴着满目的村规民约,从人居环境治理到垃圾分类工作的制度建设,从责任区划分到考核细则、奖惩措施,都作了明确规定。人们不禁想问,这就是新寺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致胜法宝吗?

因人施策,科普宣教入耳入心

新寺村位于柘林镇北部,东至竹港,西至胡桥村、三桥村,南至郊奉港,北至肖家桥连接南桥。总人口5500人,其中本村户数1209户、共3300人,外来人口2200人,村里有耕地3544亩,多是种植水稻、菜田、绿化苗木。与多数远郊农村一样,年轻村民大都到南桥等中心城市就业,留守村里的都是老人与外来租户。老人不习惯接受新知识、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转变慢,行动改变更慢。外来租户流动性大,对生活环境要求不高,主观上缺乏内驱力。这两个特点决定了新寺村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行过程中阻力重重。村民们不按要求分类,不定时投放垃圾,客观上还加重了保洁的工作量。有一次,有个保洁员见劝说无效,就故意两天不收垃圾,让垃圾在村民门前发烂发臭,想以此“倒逼”对方改掉陋习。这一“怪招”彻底惹恼了村民,村民们跑到村委会投诉。后经村干部反复讲事实、摆道理,对双方都进行了批评,才得以和解。
“工作对象的特点是客观存在,不易改变,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新寺村书记叶飞宇说。思路决定出路。村里以“创建美丽乡村,垃圾分类先行”为宗旨,一方面健全组织机构,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设施设备、保障资金投入。形成四级工作体系之后,还根据市容联席会议梳理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宣教引导工作。比如邀请专业人员在村民学校,对全村24组村民小组的组长与村民代表进行培训。比如村班子成员与志愿者队伍分组到宅基课堂,深入到村民家中,面对面宣教。宣教的方式也不是以分发传单、朗读文字为重点,而是用实物、展板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演示,或采取发放小奖品的方式进行激励,让老人们有兴趣参与进来,且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再通过村民、房东,去帮助、督促外来租户同步落实。

借势发力,志愿巾帼齐抓共管

说到特点,印象最深的是新寺村委的班子善于借势发力、顺势而为、造势推进。村干部胡春华介绍说,村里的巾帼志愿者队伍和监督员志愿者队伍是垃圾分类工作的“生力军”。20多位巾帼志愿者,不但积极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平时还经常在村庄主干道、宅前屋后、微公园等公共区域捡拾垃圾。由村委班子联合监督员志愿者组建的督查组,则对全村各组每家每户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反馈、解决,并将检查结果公示。村里还利用寒假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组织广大学生一起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活动、村庄清洁行动,培育学生的劳动美德,共同维护美丽家园。随着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村民乱扔垃圾的习惯逐步转变。村委会因势利导,与每户人家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以巩固成果。这一常态化管理制度,责任到小组,形成了小组环境卫生、河道保洁天天有人做,月月有检查,季季有评比的长效机制,有力促进了全村人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提升。

“三园”改造,增添乡村美丽风景

眼下,大部分村民都还保留着固守的思维模式与生活习惯。比如,他们看不得土地荒芜,看到空地,总想着顺手种上些什么。哪怕种出的蔬菜瓜果多得吃不完,白白烂掉,还是想多种一些。这种朴实勤劳的习惯本来也是美德,但由于每家人家各自为阵,导致各户门前都有形状不规则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有的还拉一条废弃的横幅、破布作为隔断,看上去杂乱不堪,由此带来玉米壳、杂草、毛豆杆等农业垃圾随时随地乱堆乱放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了垃圾分类的又一难点。三年前,村委班子一合计,借助“和美宅基”的政策激励机制,加大投入,组织村民“以工代赈”,统一改造“小三园”。
刚开始,村民们大多不理解,“自家的地,我想怎么弄就怎么弄!”重新规划的“小三园”想要形状规整,势必涉及到地块的微调划分,有的村民见自家地块少了一个小角,又会吵吵嚷嚷、不依不饶。每次,村委班子、工作人员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沟通、好言劝说。终于说动了一批村民率先试点。不久后,第一批“小三园”改造成果让村民们眼前一亮:粉墙黑瓦前,一道道篱笆墙分割出一块块方正的地块,瓜果棚架有序搭建,绿色蔬菜生机勃勃……事实最有说服力。面对这全新的乡村风景,大多数村民会更加自觉地遵守各项规定,再不会乱扔垃圾了。目前,新寺村已为500户村民进行了“小三园”改造,总计投入370多万元。
乡村整洁美丽,体现的是新时代村民的文明素质与精气神,体现的是村委班子的能力、水平、远见。我想,新寺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美丽公约”不仅张贴在宣传窗内,还已经写进了村民们的心坎上,落实在村民们的行动里。



 报送:张超群(区绿化市容局) 

编辑:王鹏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柘林新寺村的“美丽公约”靓在哪儿?听市民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